新使用的带锯床锯条必须经过磨合(跑和)后才能进行顺畅切割,如同新的汽车需要有磨合期一样。双金属带锯条磨合的作用:一是清除新锯条的毛刺;二是校正锯条微小的不直度;三是使锯条与锯床的锯轮、扭曲定位轴承、合金导向块等互相接触的结合面趋于相对吻合。
锯齿的磨损程度对锯切抗力是有较大影响的,当带锯条完成的锯切面积达到耐用度时,影响系数kp达到1.2,这时如果带锯条继续工作,锯切抗力会急剧增大。
带锯床锯条磨合期需要选择合适的锯切用量,一般磨合期遵循下列原则:
(1)带锯条磨合期的进给量约为设定进给量的30%;
(2)带锯条磨合期的线速度约为设定线速度的20%;
(3)磨合时间长短约为带锯条寿命的50%;
(4)磨合带锯条的过程要遵循递增的规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使经过合理的磨合,在带锯条的寿命周期中也可能因为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带锯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齿、拉齿等故障。在锯切过程中带锯条出现切斜、过早钝化、振动较大等情况也对带锯条的磨损有重要影响,下表是带锯条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带锯条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 ||
常见故障 | 故障原因 | 解决方法 |
打齿打齿 | 新锯条未经磨合 | 在带锯条使用初期合理采用磨合锯切 |
工件大而齿距太小 | 根据工件情况选择齿距或减少进给 | |
工件小而齿距太大 | 根据工件情况选择齿距 | |
锯条卡壳,工件松动 | 检查夹紧装置液压系统,保证虎钳夹紧工件 | |
张力过小,导致工件加工结束时临界面打齿 | 合理调整锯条张力 | |
导向块松动卡带 | 检查导向块的结合情况 | |
导向块磨损 | 更换导向块并检查其结合位置是否过于靠近齿沟 | |
齿尖粘结切屑 | 检查钢丝刷位置、使用情况和锯切液 | |
加工工件与锯床线速度不匹配 | 根据工件材质合理配置锯床线速度 | |
切斜 | 新锯条未经磨合,早期崩刃后形成切斜 | 在带锯条使用初期合理采用磨合锯切 |
进给压力过大 | 根据工件情况合理配置进给量 | |
齿距过小导致排屑不畅 | 根据工件大小正确选择齿型、齿距 | |
导向磨损、松动 | 更换、调整导向块 | |
锯条张力过小 | 合理调整锯条张力 | |
齿尖粘结切屑 | 检查钢丝刷位置、使用情况和锯切液 | |
从动轮的磨损过大导致锯条上下振动 | 交换或调整从动轮 | |
齿沟开裂 | 锯条的齿形受摩擦 | 检查两侧合金块是否过于靠近齿沟,并进行调整 |
排屑不畅而使锯条受压的痕迹较多 | 确认钢丝刷的磨损位置,锯轮里面的锯末要清除干净 | |
齿形选择不当 | 选择适当齿型 | |
切消液量过小和过稀造成冷却不当 | 调整水压,提高锯切液的浓度 | |
进给太大 | 调节进给量,减少齿沟负载 | |
锯背开裂 | 锯条张力过大 | 将锯轮张力调整到正常状态 |
下降压力过大 | 合理调整下降压力 | |
锯齿大小不适合下料工件 | 选择正确的齿型、齿距 | |
超过或经常接近锯床下料尺寸的极限位置 | 对下料工件和锯床须合理匹配 | |
导向块有磨损缺陷或被卡死 | 调整或更换导向块 | |
锯切液量过小和过稀造成冷却不当 | 调整水压,提高锯切液的浓度 | |
锯床本身参数配置不合理 | 选用正规厂家所生产的锯床 | |
断面粗糙不平 | 新锯条未经磨合 | 在带锯条使用初期合理采用磨合锯切 |
齿部钝化,齿尖受损 | 更换新锯条 | |
锯条齿节过大 | 合理调节进给速度 | |
进给速度不当 | 交换成适当的齿节或下降速度减慢 | |
锯条张力不当 | 调整锯条张力 | |
冷却不充分 | 检修冷却系统,加足冷却液 | |
锯条的异常磨损 | 锯切条件与被锯切材料的确认,从动轮各部分的松弛,偏磨耗的确认、调整和修理 | |
振动,噪声大 | 进给速度不当 | 合理调整进给速度 |
锯条齿形过大 | 换成小齿形的锯条或变齿距的锯条 | |
张力不当 | 调整锯条张力 | |
新锯条未经磨合 | 在带锯条使用初期合理采用磨合锯切 | |
锯齿进早钝化 | 新锯条未经磨合 | 在带锯条使用初期合理采用磨合锯切 |
工件太硬 | 检查工件加工条件,选择正确的锯条 | |
速度太快、进给过大或过小 | 根据加工件合理配置线速度和进给 | |
工件夹杂硬块 | 检查工件硬度和材质变化 | |
锯条齿形选择不当 | 根据工件情况合理选择齿型 | |
锯条张力太小 | 调整锯条张力 | |
锯切粘结在齿尖 | 锯切液不当或根本无锯切液 | 选择正确的锯切液或补足锯切液 |
锯切液比例失调 | 合理配比锯切液 | |
速度太快、进给过大 | 根据加工件合理配置线速度和进给量 | |
钢丝刷位置过低或已磨损失效 | 调整或更换钢丝刷 | |
齿型选择不当 | 针对工件外形、齿寸合理选择齿型 |